Ads

2013/05/06

经商的晚年


10042013-星期三,新生活报歪歪理财记事本专栏《经商的晚年

原文;

经商的晚年


在五六十年代时,A乡村有排木板店屋,所有的商家都是向同一个富有的包租婆租店铺,经营各种小生意。


五六十年代时的物质贫乏,加上乡村人口与村民收入也不多,商家们的生意也不能做得太大。


不过,只要商家们懂得把生意做到支出少于收入,生活虽不能富裕,却还能让一家大小得以三餐温饱。


那个年代商家的孩子们在年幼时,就要开始学会成为父母的好帮手。也因此,当商家们逐渐老去,生意就会传给下一代接手。


后来,在七十年代末,包租婆的孩子接手祖业,决定把店收回,并连同木屋店旁边的空地,一起建立两排双层砖店屋,作为产业出售用途。


庆幸,包租婆一家尚念旧情,有主动给与所有的商家优先权认购砖店屋。


新店屋在八十年代初建好,转眼至今经历了三十几年时光。


当年的10个商家中的后代,有7个后代能从当年接手挨到今天,生活从艰难变成现在的还不错,都是靠一代传一代栽培出的勤劳与节省习惯,才换有今天的收获。


至于另外的三个商家,都是因为下一代接手的兄弟在成家后,开始有了私心,把生意的收入大量作为私用,让店没有足够的现金买货,才会不得不关门大吉,甚至把店也给败了。


如今乡村人口倍增,村民收入提高许多,就算面临连锁杂货店或是超级市场的进攻,分薄了生意,不过,在过去三十多年的供贷下,店屋贷款早已供贷完毕。


在少了店屋贷款-店租的负担,接手生意的商二代,甚至商三代,都比上一代来得轻松,并且也比很多打工一族多了一份自由的选择。


商家二或三代可以选择继续经营祖业小生意,又或者把店屋出租,收取租金充当生活费。


当年在老一辈商家们省吃省用下,才供贷完毕的约70千令吉的砖店屋,也在今天升值到半个百万。


打工一族在退休时,只能靠早前累积的退休金充当晚年的生活费。


而当年A乡村那一些在年轻时,就选择艰辛也要经商的商家们在年老时,除了存有一笔退休金,还可以把生意传给下一代。只要店继续打开门做生意,并且用心经营,无论是商一代,二代,甚至第三代都不用面对手停口停,没有现金流度过晚年的问题。

也许你也有兴趣阅读以下文章;


夫妻同心迈向财务自由

婚后女人靠自己 

保险是爱的礼物 

一家团聚, 粗茶淡饭也美味

天生购物狂

 

 

 

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